前言

  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天才,在某一方面都有他的特色和特點,他可以發揮出來,只要我們大人曉得怎樣去跟小孩子互動,引導小朋友走正確的路,他都可以發揮,當然有些方法。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手握緊,線放鬆,風箏才有高飛的機會  多欣賞,少批評,看見孩子成功的笑容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特別貧困的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拔著兒子。

那時村裡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琅琅、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四川大地震-母親已死,3個月孩子壓身下,看完後大家都落淚了

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衝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裏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裏,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螢幕,發現螢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牠照顧孩子。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仲由,字子路,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是孔老夫子得意的門生,以政事聞名。他從小生長在很貧窮的家庭裡,所吃的都是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無力供養父母豐富的三餐,所以總是常常在想:我如何能為父母準備好一點的飯菜?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飯,他必須要走到很遠很遠的百里之外纔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今天如果要叫我們走半個小時去買東西,假如是嚴冬寒風刺骨,我們可能會打退堂鼓,不想出門,如果是炎炎夏日,汗流浹背,要走路五分鍾、十分鍾,可能我們就不願意走這段路。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來自日本一流學府畢業的大學生,參加一間大公司新進人員的召募應徵。在經歷幾回合的激烈競試之後,終於到了最後一關-社長的親自面試。他忐忑不安,惶惶然地走進社長辦公室,在社長面前的椅子上坐下。社長看過他的自傳履歷後,凝視他的臉,出乎他意料地問道:「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他想了想後說:「有過,那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十塊錢。」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似乎已能看出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性並不高,只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

面談結束前,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能為父母做一次,做得到嗎?」他一一答應。這個年輕人在出生不久之後,父親便過世了,全靠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撫育成人。年青人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東京的一流學府,他的母親就靠著幫傭掙錢,供他在大學的一切學費開銷。那天,他回到家,母親去幫傭還沒回到家。「等母親回來,要怎麼替她洗呢?」他暗自忖度著:「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吧?待會兒她回來,便為她洗腳吧!」母親回來後,見兒子預備好水盆,要為她洗腳,覺得很奇怪便說:「腳,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吧!」年輕人便將自己為何想為母親洗腳的原委說一遍,母親理解後,便依著兒子,坐在已準備好的椅子上,把腳放進兒子端來的水盆兒裡。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據大腦生理學家們的研究報告指出:兒童的智力和性格,從出生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每年成長約20%),而且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6歲,腦細胞的組織完成了80%,從6歲到8歲,這2年腦部的發育達到了90%。也就是說兒童要進小學一年級時時,聰明與否,大致上就已經決定了。祇要看看前面的統計數字,不難發現一個結論:0~3歲之間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階段,假如不能把握這個時期,年齡越大,啟發、培養的功夫就會越費力,效果就越差!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