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品德與心境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必須擴大生活圈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擴大生活圈的同時,也要放寬自己的擇友條件,不要隨便將別人貼上「討厭」的標籤,否則,可能錯失良緣。

 世界上的人,雖有千百種;卻有一種很簡單的二分法——把所有的人分成「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兩類。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不同的磁場,光看一眼好惡立判。有的憑經驗、有的靠直覺。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國王,他曾經非常寵幸一位大臣,有一次,那位大臣的母親生了重病,情急之下,大臣便擅自乘著國王的馬車趕回鄉里,這在當時是很重的罪,但國王卻說:「他真是個孝心啊!竟甘冒犯大罪的風險去救母親,這樣的孝子必定是賢臣。」又有一次,國王與那位大臣微服出巡,那位大臣在路邊摘了一個剛熟的桃子,一嚐之下,覺得太美味了!便遞給國王,說:「陛下,您也嚐嚐吧!」國王說:「你能在第一時間就想到要與我分享,足見你的忠心啊!」

幾年後,這個大臣失寵了!國王便常在新的寵臣們面前數落他:「哼!那傢伙,當年擅自乘我的馬車回家,難不成看自己的家比看朝廷還重要嗎?這樣的人是必是庸臣。又有一次,他竟然還敢把自己吃過的桃子給我吃,足見他的輕蔑之意啊!」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朝有一位頂頂大名的大文豪家蘇東坡先生,關於他的人格學問和豐功偉績,都是有口皆碑。至於他有趣味的軼事,酷愛「佛理」;喜愛「禪理」,他的出家朋友特別多,尤其以鎮江「江天寺」的佛印禪師,是他的莫逆之友。他在公餘之暇,不是翻看「佛經」就是找佛印和尚「談禪」。  

有一天,東坡先生在江北的瓜州,做了首偈,自謂很很有見地,就派了一個差人送到對江的江天寺佛印禪師看,請禪師印可。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聽過一個故事,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

於是,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為什麼你們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日本一位在車禍中,不幸失去了左臂的十幾歲的小男孩,決定向一位老師學習柔道。他很認真的學習,不過令他不解的是,六個月過去了,老師卻只是重複的教他同一個動作。他忍不住問老師:「您能不能再多教我一些動作?」

先生回答他說:「你只要把這個動作學好就可以了。」雖然男孩並不了解老師的用意,不過他相信老師的話,繼續努力學習。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牠照顧孩子。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