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霞 女士是十全國小週末讀經班家長,接觸讀經半年多,在與孩子互動成長的過程中,更察覺相見恨晚,與孩子溝通後,孩子就申請在家自學。

作者敘訴了一個全職媽媽心境的轉變,內文和雅溫馨  誠摯動人,請諸位一觀。

孩子同樣在成長   身為父母的我們,想想真得是作了什麼?

 

找尋幸福的開端 () /  李美霞

  天下父母心,打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無不尋尋覓覓想為孩子打造一個幸福的人生。但理想與現實總有一段距離,在幾經波折之下,或許就跟著大家走相同的步調,反正大家都這樣,跟著走至少不至於迷路吧?久而久之,似乎就不再那麼堅持了,也遺忘了我們最初的期待。我們的孩子是否就這樣被安排了呢?這樣的宿命想法直到接觸到兒童讀經後出現了轉機,它原來是我們找尋幸福的開端。

一、緣起

(一)生命轉彎的起點人生的每個際遇都可能充滿無限驚奇,都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奇妙的變化,都可能是我們生命一個重要的轉彎。就我和孩子而言,那一通電話是我們生命轉彎的起點。

  20079月無意間在電子信箱收到慈香庭讀經班班的招生簡章,當時我好奇地撥了一通電話給徐錦文老師,請教兒童讀經的問題,電話中感覺好像是不錯的團體,我說:好!那我們10月份就去參加。印象令人深刻的是當時徐老師說:「還等到10月份,這個禮拜就趕快來上課!」心想有那麼嚴重嗎?不過他認真地跟我說「兒童讀經是不能等的」。就這樣,我們就乖乖地在9月底的星期六參加慈香庭親子讀經班,一直到現在都不曾離開過,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路我們會一起手牽手一直走下去。

 

(二)相見恨晚記得剛開始讀經時,我簡直像中樂透,深深地感覺到相見恨晚。

  為什麼講這麼誇張,這要談到我自身對文學的熱愛。在國中時我就很喜歡寫作,我算是個不善言詞的人,要我用言語表達出內心深層的感受有困難,但透過文字來傳達,似乎較可行,所以我高中時大量創作,除了寫散文、新詩外,還曾寫過短篇小說,因此對於經典我格外興奮。以前讀書時,還常讚嘆古人用字遣詞的奧妙,思考詩詞當中的意境,似乎可以和作者引起共鳴,所以當我接觸到經典時,那種感動又回來了。尤其又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那種喜悅是加倍的,當時只有一種遺憾,為甚麼我沒有早一點認識兒童讀經,當時兒子已小學四年級,錯過了第一個0~6歲的黃金時期,這讓我有種緊迫感,感覺再不開始真的就來不及了,這也是我後來申請在家自學的原因。

 

二、親子共讀的開始

(一)陪孩子一起讀第一次參加讀經班,孩子是有一些挫折感的,因為是中途插班,感覺每個小孩背誦經典都嚇嚇叫,兒子四年級還較能融入其中,女兒中班大字不認幾個,更何況是經典,剛開始要培養興趣甚至成為習慣,真的是會遇到瓶頸,譬如孩子想玩或看電視不想讀經、經典背不起來、讀經好無聊喔、為何要讀經…還好徐老師不定期舉辦座談會或親職講座,我在親子共讀上才有進一步的體會。後來解決的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讀,甚至一起背經典,三個人比賽看誰先背起來,並調整出一段屬於三個人共讀的時間,讀經讓他們覺得跟媽媽距離更靠近,讀經班的帶讀與驗收,也讓孩子充滿成就感,後來兩個都在全天讀經的學園就讀,讀經早就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課題了。很感謝在讀經的道路上有很多老師及家長的經驗交流,不斷地陪伴我們,協助我們解決一個一個的難題。

 

(二)營造優質的讀經環境言教不如身教,身教又不如境教。

  孩子美的氣質,來自美的生活環境和優雅的教育歷程。有句話說:「命好不如習慣好」,因為良好的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輩子的。

  想想一般孩童的生活習慣,恐怕放學後送安親班寫功課、寫評量,晚上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乾脆再送才藝班以求心安,或許有些人就放牛吃草任由在家看卡通。而大人呢?上了一天班也夠累了,晚餐後就守在電視機前,讓連續劇的劇情牽動著自己的情緒。想一想大人都可以看電視,為何小孩不能看卡通,還要背那些幾千年前的文字呢?如果您家仍上演這種版本的生活方式,真的要憂慮了。因為在您孩子虛度光陰的同時,讀經的孩子已遨遊在聖賢的智慧中。

  我承認自己屬後知後覺型,但還好我又是即知即行者。因此,當徐老師說親子讀經的第一步是必須關掉第四台時,我和先生商量得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改裝中華電信。因為與長輩同住,總不能讓婆婆連看電視的權利都沒有吧!還好婆婆是慈濟人,最有興趣的節目是大愛電視台,MOD剛好解決我們的問題,因此晚餐後婆婆看她的大愛台,我和孩子則上樓讀經去,減少了孩子看無聊卡通的時間,也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要營造良好的讀經環境,除了經典之外,美樂與名畫的陶冶是不能偏廢的。聽徐老師的話兩台CD同時放,一台播放經典,另一台播放古典音樂,雙管齊下。除此之外,我護貝了大量的世界名畫,張貼在家裡孩子可能到的角落,舉凡客廳、臥室、書房…甚至連廁所都不放過,只是為了讓孩子沉浸在一個優質的讀經環境裡。

 

三、孩子的成長這樣的生活方式實施一段時間後,很快地我看見了孩子的轉變。

(一)記憶力與聯想力的增強

  女兒在中班時就接觸讀經,雖專心度較不夠,但記憶力與聯想力卻超強,讀經不到一年的她,在去年的小狀元會考竟通過6段,包括大學全文、論語1-5篇、論語6-10篇、老子1-37章、百孝經以及朱子治家格言,今年的會考相信會有更飛躍的成長。在熟背經典後,女兒的識字能力增加許多,同時連結能力也很強,看到某一個字時就會連結到經典裡的話,甚至連看過的名畫都記在腦海裡。有一次兒子問我棗子的棗要怎麼寫,沒想到女兒很快就從孟子盡心篇找到「曾皙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的棗字,讓我大呼驚奇。還有一次女兒看到明誠路和鼎山街口掛著蒙娜麗莎的售屋廣告時,她竟然說她知道這一幅畫,還知道是達文西的作品,又一次令我震撼。原來這就是王財貴教授所講「浸泡式的教育方式」。同樣的事也出現在兒子的音樂課,我只是遵從徐老師說的方式,在家隨時播放世界名曲,有一天擔任直笛校隊的兒子在學校聽到一首曲子,他很興奮地聽出來這是一首世界名曲,因為在家不經意的耳濡目染下,孩子已經受到音樂的薰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