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霞 女士是十全國小週末讀經班家長,接觸讀經半年多,在與孩子互動成長的過程中,更察覺相見恨晚,與孩子溝通後,孩子就申請在家自學。

作者敘訴了一個全職媽媽心境的轉變,內文和雅溫馨  誠摯動人,請諸位一觀。

孩子同樣在成長   身為父母的我們,想想真得是作了什麼?

 

找尋幸福的開端 () /  李美霞

 

(二)自我學習能力的強化

  兒子讀經後,自我學習的能力提昇,他可以自己閱讀有興趣的書,譬如去年我買了兩套品德教育的小說,他很快速地閱讀完畢,重點是他覺得故事很感人,還不斷地跟同學介紹那個陽光下的少年投手是如何原諒撞死他媽媽的肇事者,甚至借書給同學,我欣慰的是孩子有感動的能力,並懂得把感動跟別人一起分享。前陣子買了一本易經相關的書,原本是自己要讀的,沒想到兒子拿去兩三天就看完,還煞有其事畫了一些河圖洛書的圖像,跟我們說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384爻的來由,姑且不論孩子認知體會是否正確,重點是他已經可以透過自己自發性地閱讀,而從書籍中獲得知識,甚至找到閱讀的樂趣。

  在王教授及徐老師的鼓勵下,我認真思考讓孩子在家自學的可能性。當初政府的國民義務教育的本質,其實是要讓教育普及,讓每個孩子都能受到國家的照顧,有受教育的權利,又為了怕山區或農村家庭基於勞動力的需求,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機會,所以也成為一種義務,但這樣的方式是無法因材施教,全班那麼多人老師究竟要依怎樣的程度來教呢?老師只好以中等程度來上,對程度好的孩子而言是浪費時間,對程度差的人又感吃力,這也真難為任教的老師。況且目前的國語教材與經典相較,實有天壤之別!由於我們接觸讀經較晚,又希望兒子能在13歲前熟讀四書五經,在觀察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後,我決定申請在家自學方式。我很感謝兒子的導師在知道我的決定後,認真思考三個星期並寫下萬言書,最後在導師的建議下,我們做了一個小階段的試驗,兒子從第二次月考後就請長假,除了去學校參加直笛校隊的練習天數外,一律誦讀經典,教科書的部分就讓孩子自我學習,同時我也刻意地不去過問他的功課,期末考成績出爐,他依舊是前五名,數學考一百分,其餘都九十幾分。事實上,打從五年級申請自學迄今已經過4次月考,兒子的國語、數學及英文月考總平均恰好皆為98分,一點都不輸每天上學寫功課的同學,但當別人反覆寫測驗卷時,同時間他已經熟讀許多智慧的經典。因此我肯定孩子讀經後,閱讀與理解能力都同步提升了,現在他把經典當主要課內書,學校課本當課外書閱讀,我一點也不擔心他學校功課,或許應該說我不是很在乎他學校的成績,只要他熟讀四書五經,縱使考全班倒數都沒關係,畢竟分數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端正的心性與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三) 親子互動層次的提升

1、孩子的偶像

  讀經其實是親子間最佳的互動方式,同時也是品德教育最好的教材。兒子讀經後不久,有一次學校的作文課要寫「我的偶像」,他寫的不是明星也不是企業家,而是寫「孔子」,他覺得孔子好偉大,十五歲就立志向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且他的經典歷經兩千五百多年了,大家都還不斷從論語獲得啟發,所以他的偶像是孔子。同時也喜歡顏淵安貧樂道的高風亮節,有次要幫他買新衣服,他竟說「不用,衣服有的穿就好,要學習顏回的一箪食一瓢飲」。後來他讀了孟子後,他開始同情孟子的遭遇,逐漸了解他為了讓君王行仁政並明瞭義與利之辨別,煞費苦心講了許多比喻,真是用心良苦。最近他也越來越欣賞莊子的文采,還說他的文筆有趣又有深度。我心想讀聖賢書所學為何呢?雖不一定能成為聖賢,但至少能見賢思齊焉。

 

2、機會教育的好題材

  很慶幸地,孩子在讀經之後,不但喜愛文言文,還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譬如當妹妹說話不算話的時後,哥哥就會說: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甚至有時候大人在呼叫孩子,孩子卻遲遲未答或未按著照做時,這時弟子規所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成為他們應恪遵的規範,所以經典真的是孩子品格教育的最佳教材。

  隨著對經典的熟悉,孩子已逐漸能從經典中找到樂趣,這也提升我們親子互動的模式。有一次他讀到論語述而第七第30小節寫著: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檔乎?君取於吳為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性,茍有過,人必知之。」兒子不解為何魯昭公明明做了當時不合乎倫常的事,娶了同姓女子當妻子,孔子還要說他知禮呢?後來我們討論後知道這其實是含有君臣之禮,古時候臣子是不能批評國君,尤其又是對外國人士(陳國人,孔子魯國人),孔子如果對外國人批評自己君王的不對,反而破壞了君臣之禮,所以事有輕重,這更可看出孔子的智慧;孩子又問那總統也是一國之君,為何現在人一直罵阿扁總統,這時後民主政治就成了我們討論的議題;最後我们討論到孔子面對別人批評時的態度是很值得學習的,因為當孔子學生告訴他陳司敗對他的評價時,孔子並不生氣也不解釋,反而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一做錯事就有人會提出批評,讓他有反省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教育與親子互動方式真的很棒!

 

3、古文閱讀能力增強

  文言文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恐怕是一件很吃力的事。當公務員前,我因工作關係曾經接觸過年輕人求職信所寫的自傳,很抱歉真的只能說不堪入目,不是火星文就是套模版式的文字,真的很悲哀,文言文其實只是當時流傳的語言,就像現在的白話文,只是推行白話運動後,我们失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我们是炎黃子孫卻無法去了解中華文化,難怪道德教化會如此淪喪。另外還可以印證的一件事是去年國中基測出了一題《莊子讓王篇》的文章,,曰: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無意間我拿報紙給孩子看,當時他尚未讀過莊子,但他說他看懂!這是孔子問顏回要不要出仕(要不要當官)還引用論語講的,顏回他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當然不會想要出來作官啊!聽完他的論述我嚇一跳,小學四年級竟能看懂國中基測的文言文,可見讀經後,孩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確增強,古文閱讀能力增強意味著它可以和古人作心靈上的溝通,特別是高尚的情操,在孩子童蒙養正的階段,更可樹立良好的典範,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義.慈霖&育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